《孤军》讲述了1935年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国民党军队猛烈的围剿中摆脱严峻局面,保留星星之火,逐渐发展壮大的故事。影片在这一重大的历史背景之下,选取了“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这一小的切入点进入故事,以小见大,摆脱了以往主旋律题材电影宏大叙事的诸多弊端。此外,本片在叙事上最值得称道之处还在于对真实历史的呈现,片中诸多人物、事件、细节均有史有据,做到了艺术作品真实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诸多真实的故事最大程度上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让大的革命背景下的个人选择和情感更能与观众共情。最后,本片在同类题材中作出了一定程度的突破,讲述了一部地方革命史,带有强烈的地域特征。由于选取了川南作为故事发生的地域,影片结合了川滇黔地区人民的革命抗争运动,给予中国工农红军团结人民群众高度肯定,共同抒写了中央红军和川南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感。
片中的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虽然根据史实,本片的主要任务是呈现国共两党之间围剿和反围剿的矛盾冲突,构建出如何保留革命火种和中央红军汇合的叙事主线,但影片并没有局限于“敌我矛盾”的特定套路和脸谱化表现手法,而是更加深入的阐明了在重大历史关头人性的复杂。凌潇肃饰演的中央特派员龙厚生和小沈阳饰演的司令员王逸涛构筑出了影片中最主要的矛盾,即如何坚守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如何在面对敌人威逼利诱的时候坚持自我的问题。王逸涛在影片前半段与龙厚生的矛盾更多的是想法和理念上的,但随着故事的进展,他价值观层面的复杂遍慢慢浮出水面,他的叛变给了川南游击纵队致命的打击,同时也比较真实的再现了当时背景下一些人的摇摆不定,这也是另一个层面上的历史真实。
最后,本片传递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中最核心的理念,家庭观念,无论是龙厚生、余泽鸿还是徐策都对自己的家人有着深厚的情感,即使是叛变的王逸涛,也是出于保护家人而选择背弃理想信念。家,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理念被本片放大,家庭亲情,血脉延续成为续写中华民族革命史的基础。余泽鸿牺牲一场与其孩子诞生交叉剪辑,预示着革命先烈的精神会代代相传,永不消失。本片在战争场面的拍摄方式上也有所探索,比如到了后段,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和手持摄影,加强了战争场面的真实性和沉浸感。结尾,当片中人物原型出现在银幕上,不禁令人感叹,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的牺牲换来的,顿时影片情感上的感染力达到高峰。作为一部主旋律题材电影,本片在叙事、人物、价值上都有所突破,其中对于英雄人物的塑造,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颂扬,对共产党员理想信念的歌颂都在这一领域为中国电影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长安大学人文学院广播影视系副教授,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