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来袭,我国多地气温“大跳水”,各地陆续入冬。据中央气象台预计,11月21日起至24日,寒潮将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在寒潮来临前,中东部气温暂时回升,各地气温会在22日陆续达到近期高点,此后,冷空气带来降温,多地气温将创今年下半年来新低。季节交替之际容易感染流感,目前处于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多种呼吸道疾病交织叠加。
据媒体报道,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自今年10月以来,仅就珠江新城院区的发热门诊最高单日接诊量已破千,均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中10%-15%是肺炎支原体,还有流感、新冠以及其他秋冬常见呼吸道疾病。专家提醒,支原体抗体保护性不够,存在反复感染的可能性。
今年9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提到,今年冬天和明年春天,国内可能会面临流感、新冠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风险。11月13日下午,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多种呼吸道疾病交织叠加已成现实,并要坚持多病同防同治。
国家流感中心11月16日最新发布的2023年第45周(11月6日-11月12日)流感周报显示,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以 a(h3n2)亚型为主、其次为b(victoria)系。此外,第40~45周流感样例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4%、8.9%、12.6%、16.9%和21.3%,呈不断上升趋势。当前,甲型流感的来势最为凶猛,按第45周的流感周报显示,甲型h3n2亚型占86.8%,甲型h1n1占1.4%,乙型流感占11.8%,按占比数据来看,甲型流感病毒占绝对优势。
需要警惕的是,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和流感、新冠十分相似,以发热、咳嗽等为主要症状,这导致许多人容易混淆,但它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病原体。而且两者用药完全不同,科学诊断很重要。所以在出现混合感染后,早期鉴别诊断很重要,现在多数医疗机构能够对流感病毒、新冠病毒、支原体等做检测,有助于尽早实施针对性治疗。
如果是支原体感染合并流感或新冠病毒感染,通常需要加用抗病毒药物,同时给予退热、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对大多数患者而言,遵照医嘱居家规范服用药物、多饮水和充分休息后,病情可在1至2周得到缓解。
冬春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对此,专家指出,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是接种疫苗,通过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感染、发病和重症发生的风险,但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因此需要每年进行接种。但目前还没有针对支原体肺炎的疫苗,如果感染了肺炎支原体,以后可能还会再次感染。
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市民可以在家中适当备好阳光三宝——抗病毒口服液、橘红痰咳液、橘红枇杷片。
据了解,抗病毒口服液适应症比较广泛,可用于感冒、流感,及病毒引起的其他疾病如手足口、疙疹性咽峡炎、疙疹性口炎、病毒性结膜炎、腮腺炎等疾患。《抗病毒口服液治疗流感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就明确指出,香雪抗病毒口服液在治疗流感时可以有效缩短流感患者的退热时间,改善流感患者的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恶寒、咽痛、关节肌肉酸痛、乏力等)以及呼吸道卡他症状(如鼻塞、流涕、喷嚏等)。
而无论是流感、支原体肺炎,还是“三阳”后出现的咳嗽症状,虽然致病病原不同,但都属于呼吸道感染疾病,咳嗽正是这类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都需要给予止咳化痰对症治疗,常用的止咳化痰药物有橘红痰咳液、橘红枇杷片等。
市民在家中常备阳光三宝的同时,还要继续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戴口罩、勤通风,规律饮食和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