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海辰储能在主题为“三体·新世界”首届海辰储能生态日上,重磅发布全球首款kah长时储能专用电池mic 1130ah。这是海辰储能针对电力储能往更大规模发展趋势,专为长时储能市场打造的千安时级超大容量电池。mic 1130ah的体积能量密度达到400wh/l,提升15%以上,能帮助储能直流侧系统降本25%(相较于280ah产品)。同时满足长时储能所需要的超大容量、超长寿命、超高安全、超低成本的需求。
储能大发展,困局却难破?
随着各国发展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带来更大规模的储能市场需求;并且为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驱动着储能往4-8小时的长时储能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单体储能电站规模逐步向gwh、甚至twh级别迈进,进一步使得市场对于长时储能专用电池的需求更为迫切。然而,尽管已有300ah+大容量电池,但这些尝试并未真正从底层创新来寻求突破,依然满足不了市场对更大容量、更高效率、更长寿命、更低成本的需求。
近期储能市场的价格内卷,让市场呈现“红海竞争”之势,产业发展迎来阶段性市场调整。从储能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来看,仍需要储能企业更深入储能技术研发和需求洞察,不断开拓新的储能深度细分市场,建立储能应用场景纵向和横向多维度发展路径。
超大电池:全新75580尺寸电池简化集成复杂度,系统集成效率提升至35%
以主流280ah电池为例,现有直流侧储能系统的集成效率仅为25%。大量的系统空间和成本被浪费在非储能部件上。海辰储能没有选择“小修小补”,而是从客户应用场景着手、正向开发。在基于20尺集装箱储能系统下,减少电池串并联数量和模组数量,海辰储能通科学探索大容量电池的尺寸设计边界,在平衡了过流、发热、容量、制造工艺等诸多要素后,找到现阶段长时储能电池的最优解——mic 1130ah。其75580的尺寸定义,可使20尺集装箱储能系统中电芯数量大幅减少,模组数量减少至原来的三分之一,系统集成效率提升至35%。
全新设计:mic 1130ah让直流侧储能系统综合成本下降25%,寿命可达25年
千安时电池容量的大幅提升,让储能系统内的电池机械件成本降低58%,电池单wh成本降低15%;系统模组的数量大幅减少,让系统中的高/低压和热管理连接件,模组bmu,msd等等零部件用量成倍减少,采用mic 1130ah电池的系统非电芯部件降本40%;大容量电池还提升系统制造效率,减少制造设备投资。综合来看,直流侧系统综合降本可达25%。
通过全极耳叠片技术、sei膜主动靶向快速修复技术和高电导碳层包覆技术等的加持,海辰储能mic 1130ah电芯在循环性能方面得到了大幅提升,可以在15000次循环后,电池soh仍大于60%;在每天一充一放的情况下,令储能系统的服务寿命可长达25年。
更大突破:攻克大容量电池产热和安全两大挑战
超大容量下的大电流是mic 1130ah“与生俱来”的特性,需要解决因此而来的产热问题,才能让超大电池的“降本增效”发挥的安心无虞。另外,超大电池本身蕴藏着大能量,若在热失控情况下又如何实现精准快速排气?
要解决产热难题,海辰储能从化学体系、结构和工艺多方面出发进行设计。全新低粘高导电解液,降低液相阻抗;多元掺杂磷酸铁锂正极和低表面缺陷石墨负极,减少热效应,提升热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无模切全极耳和极简三明治顶盖,扩大通路,缩短过流路径;以及率先采用先进的多层涂布技术,打造离子快速出口,加速离子迁移。多项创新技术的叠加,同时降低电子和离子的阻抗,电池直流内阻(dcr)降低67%,工作时电池温升小于5℃。
在电池内部,创新性的设计了3x3三维立体气道和定向开阀结构,快速、精准、定向的排出电池热失控时产生的气体。在mic 1130ah能量是280ah四倍的情况下,电芯热失控内部温度被控制在700℃以内,和280ah电池相当。
聚焦储能携手共赴星辰大海
据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统计,全球投运及在建的长时储能项目,价值已超过300亿美元。近三年投资的项目若全部建成投运,长时储能装机总量预计新增5700万千瓦,这相当于2022年全球长时储能总装机规模的3倍左右。伴随海辰储能发布其全球首款kah长时储能专用电池之际,未来采用mic 1130ah的储能系统创新将为行业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本次生态日活动上,海辰储能“全球首款集成mic电池的6mwh储能系统”同时发布。该储能系统,得益于电池的1130ah超大容量,将带来储能系统的全面跃升。系统拥有超大能量、超高面积能量密度、超低成本、超低lcos以及更高系统安全性,为长时储能大规模应用发展提供系统支撑。
海辰储能真诚邀请储能行业的伙伴们携手推动储能技术的不断升级,实现行业的共赢发展。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打造更为高效、安全、可持续的储能未来。